[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C.I. 分散橙11= C.I. 溶剂橙35 (c.I. 60700) 生产工艺 CAS号[82-28-0] |
C.I. 分散橙11= C.I. 溶剂橙35 (c.I. 60700) 生产工艺 CAS号[82-28-0]
CAS名: 9,10-Anthracenedione, 1-amino-2-methyl- 发明者: F. Roemer and Link 1883年。 参考文献:Beil. 14, 227. E3, 492. 用途: 酸性,还原,溶剂染料。有机颜料。
生产工艺文献:
PB 25628, 4216-4221. 1-Amino-2-methylanthrachinon. 1934年。未抄录。 PB 70063, 447-450. 1-Amino-2-methylanthrachinon. 1934年2月2日。抄录如下。
反应式: 本人有加注。 A. 设备:铁还原锅两台,每台24立方米,直接蒸汽加热。铁压滤机 100 x 100 x 32框。 耙式干燥器两台。 受槽 4800升。
B. 操作步骤:
在还原锅内加入5立方米水和2100公斤硫化碱溶液(15%),硫化碱溶液是预先由60%的硫化碱加计量的水配成,并经淤泥沉淀,加热到85-900C. 在85-900C.,于1小时内加入由400公斤T-酸硝化得到的硝基甲基蒽醌膏状物,然后用直接蒸汽加热到1000C,在此温度下保温2小时,在反应1小时后可取样测终点,合格后过滤,尽可能趁热压滤,用热水洗涤,于耙式干燥器中干燥, 得量:290公斤氨基甲基蒽醌(93%)= 67.5%。 收率:68.4% (以T-酸计)= 94.4% (以硝基甲基蒽醌计) 操作要点:预先加入的硫化碱溶液,至少要加热到800C,否则在加硝基甲基蒽醌的瞬间,温度会下降。
应该注意,硫化碱液加料之前,必须沉淀,否则淤泥(硫化铁)的存在,会增加染料灰份。 不正常原因:硫化碱量不足,还原温度太低。
生产控制:
煮沸反应一小时后,取样,过滤干燥,测熔点:199-2020C。取0.5克干粉,于100毫升600波美硫酸中,在1000C 加热溶解,溶液必须清亮,呈黄到棕黄色。发暗表示还有硝基甲基蒽醌。如果因淤泥而使溶液呈棕到棕黑色并且发暗,可在800C 的稀硫酸中加热除去。 原料质量鉴定:测熔点。硫酸中溶解度。 成品质量鉴定:测熔点。 生产周期:还原7小时,过滤和洗涤12小时。 生产能力:约435公斤氨基甲基蒽醌 (93%)
废液处理: 滤液和洗液用苯绕蒽酮车间的30%废硫酸500公斤处理,反应放出的硫化氢通过烟道烧掉。溶液中溶解的硫化氢加30公斤左右的亚硫酸氢钠处理。
加注:
本产品同时可作为中间体使用。日本,细田豊《理论制造染料化学》1957年。p. 558. 未引用它,他所引用的是实验室方法,Fierz-David & Blangey. BIOS和FIAT未见有译文。以上仅供参考。具体请参见原件。
陈忠源 2016年8月8日 于 无锡 明辉国际。
文章作者:陈忠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