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CAS号 [135-13-7] 生产工艺。 2-羧基苯基巯基乙酸 |
CAS号 [135-13-7] 生产工艺。 2-羧基苯基巯基乙酸
CAS名:Benzoic acid, 2-[(carboxymethyl)thio]- 历史参考文献: Beil. 10, 129; E1, 56; E2, 73; E3, 223; E4, 278。
用途:分散红364。溶剂红242。还原红41。LookChem网登录生产与经营单位27家。 反应类别:缩合。
BIOS 986, 62-64.(=胶卷PB 77764)。 2-Carboxyphenylthioglycollic
acid (Ortho-thiosäure). (I.G. Hoechst). 英国人译自德文。
反应式:本人有加注。[147-93-3]已在2018年9月14日上网。
Condensation: Cool to 40℃. and add 430 kg. caustic soda 33%.
This causes the temperature to fall to 36℃. and the reaction becomes alkaline.
Add 1 kg. hydrosulphite and
during 0.5 hr., 104 kg. chloracetic acid – the reaction must remain
alkaline. Heat to 90℃. during 1 hr. and filter half the batch through a screening press
into a 7 cu. m. receiver. Wash the press
with water at 60℃. until the volume is 4 cu. m. Add 30 kg. sulphuric acid 78% at 60℃. until the batch is weakly acid to litmus. Add 20 kg. carbon and screen again into a 7
cu. m. stone-lined vessel containing 80 kg. sulphuric acid 78% at 60℃. Cool to 15℃., stir 10 hr. at 15℃.
Repeat this procedure with the second half and wash the iron residues in
press with 2 X 400 l. water at 60℃. Filter the acid on a press and wash with 2 X
300 l. water (for the whole batch) from the precipitation vessel. Suck dry to give a press cake of 50-60%
solids content, the purity of which is 95-99%.
The product is pure white of M. P. 216-218℃. (pure 218-219℃.). It
crystallizes in needles from water in which it is soluble with difficulty. It crystallizes well from alcohol. It is estimated by titration and occasionally
by sulphur content determination also.
Remarks: The reducer is fitted
with a straight Liebig condenser venting through the roof. The hydrochloric acid addition is via a glass
wide bore tube which is filled up from the measure vessel about 12 times during
the batch so as to avoid any possibility of an excessive addition of
hydrochloric acid at any time.
K. Venkataraman. 《The Chemistry of Synthetic Dyes》 1952年。 Academic Press Inc., Publishers, New York 出版。P. 1032.
Chart 7. Preparation of
Thioindigo. 反应式:略。 从 [147-83-3]到 [135-13-7]。其反应条件是:1. 33% NaOH, Na2SO4, ClCH2COOH, 900, 1 hr. 2. 78% 硫酸,150,10 hrs. 具体说明部分。略。 参考文献:BIOS 986.
(抄注:全书未提及德文PB报告原件!)。
细田豊 《理论制造染料化学》1957年。日。技報當 出版。 P. 746. 2-Carboxyphenylthioglycollic
acid. 译自BIOS 986.
缩合:400に冷し,NaOH 33% 430 kgを加えれば366に下りアルカリ性となる。Na2S2O4(抄注:这里译成保险粉)を加え,0.5 hにクロル酢酸104 kgを加え,1 hで900に上げ,その半分を滤過し,600の湯で洗い,78% 硫酸30 kgを600で加えて弱酸性となし,脱色炭20 kgを加え滤過,滤液は78% 硫酸80 kgに落し,150に冷して10 h保つ。前の半分も同样に处理し,铁残渣を600の水400 l で2回洗う。制品を滤過し,水300 lで2回洗う。ペ-ストは50-60%。亁燥:177 kg,纯度95-99%,收率83%。Mp 216-2180.
(抄注: 该书提到过德文原件PB报告,本人是由此进行研究,按不同染料色号和中间体的CAS号上网,当然,只是抄录而已。)。
张澍声 《精细化工中间体工业生产技术》1996年。《染料工业》编辑部 出版。 P. 58. 2-羧基苯基巯基乙酸。译自BIOS 986,20.
缩合:冷却到40℃,加入430 kg 33% 氢氧化钠溶液,这使温度降至36℃,并呈碱性反应。加入1 kg 亚硫酸氢钠,于0.5小时内加入104 kg 氯乙酸,必须保持碱性反应。于1小时内加热至90℃。取其一半热过滤,用60℃热水洗,直至总体积为4000 L。在60℃加30 kg 78% 硫酸至溶液对石蕊为弱酸性,加入20 kg活性炭,在60℃过滤到80 kg 78% 硫酸中。冷却到15℃,在15℃搅拌10小时。另一半重复这一操作,并在压滤机上用2 X 400 L的60℃热水洗涤铁渣。在压滤机上将酸过滤,用2 X 300 L水洗涤全部,抽滤至干,滤饼含固量50-60%,纯度为95-99%。
产品为纯白色,熔点216-218℃(纯品218-219℃),从水中以针状结晶出来。它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抄注: 他翻译的主要是BIOS和FIAT。)。
PB 73377, 2252-2254. o-Thioacid
(Phenylthioglycol-carboxylic acid). 美国人调査报告,未抄录。
PB 73719, 2046-2051. o-Thiosäure. 德文生产工艺原件。未抄录。
国内出版物。
赵维绳 陈 彬 汪维凤 《还原染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 1993年。P. 344-345.
硫靛系。P. 329-331.
书中介绍了 [135-13-7] 的合成路线和C.I. 还原红41的合成路线,但未引用上述抄录的历史文献。参考文献:p. 362-363.只提到BIOS 986.
侯乐山 主编 《中国精细化工产品集 – 原料及中间体10396种》 2006年。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 出版。
本人只找到已上网的 [147-9393]。未找到[135-13-7]。抄注:为什么不去利用早已进口的历史资料?
关于德文生产工艺原件 – PB报告的再认识。
本人上网已有3年多了,也在《函授 -1 ,特种文献》中说过不少,知道读者不太理解,本人为什么要一再提到它。现在再次说明如下: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利用?这是本人的理解,不当之处,请大家谅解:
1. 沈阳化工研究院:
我知道陈 彬老先生是早期留学德国的专家,1947年写过《还原染料 – 共155页》,回国后一直在研究院工作。1993年参与了赵维绳为主编写的《还原染料 – 共577页》。两书均未提及《PB报告》德文原件。我认为这就是因为资料交流的不畅通,先生一直不知道沈阳院有被美国人公开的,进口的德文各类生产工艺文献(胶卷),唯一知道的是BIOS和FIAT。
因为原版《Colour Index》也没有提到《PB报告》,所以《全国染料信息中心》出版的《世界染料品种 -2000年 / 2005年》均未提及《PB报告》。当然,没有它,我们照样在生产,特别是一些经典的老产品。
2. 大连工学院:
该大学只收藏有BIOS和FIAT。所以研究工作中也未提及,谢谢吴祖望老师的邀请,我在1993年作了简单的介绍。当然,这是过时的历史文献。我知道工程院 院士 – 杨锦宗老师,写有《染料的分析与剖析》一书,其中写到经典化学分析和现代分析技术。其实,德国的经典分析法,有比较完整的PB报告,X –射线分析最早是用于还原蓝RSN的分析。
3. 天津大学:
不太了解,但本人看过,周春隆 老师编写的《有机颜料品种及应用手册》。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 出版. 2011年。其中:
附录2 《有机颜料相关英汉术语及缩写》p. 680-704. 只提到BIOS. 没有PB报告的字样。
4. 华东化工学院:
我看过华东化工学院编写的《彩色电影增感染料的合成》。[J] 有机化学工业技术报导, 1959, 6, 45-53 (71). 其中引用的文献是美国人翻译的FIAT,而不是德文原件PB报告。至少他们也不知道国内有完整的进口胶卷。
5.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北京):
从2004年第一版到2006年的第二版,它所报道的是中国国内化工产品,所以不用说PB报告,BIOS和FIAT也从来没有提到过。看来《技术是有国界的》??要知道北京就进口有两套完整的PB报告胶卷。
综上所述,从引进美国人所编写出版的PB报告德文原件,也就是从当时是难得的有用资料到今天变为过时货!为什么?再说,本人还可以做点事,为什么有的单位宁愿处理掉!
再次谢谢读者的点读!有用与否,我是以此《养老》!好在还能活动!继续努力,为读者免费服务!!!
陈忠源 2019年6月5日星期三。
文章作者:陈忠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