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CAS号 [75-86-5] 生产工艺。 2-甲基-2-羟基丙腈

CAS号 [75-86-5] 生产工艺。   2-甲基-2-羟基丙腈

CAS名:Propanenitrile, 2-hydroxy-2-methyl-   历史参考文献:Beil. 3. 316.

用途:有机玻璃单体,农药等。 LookChem网登录生产与经营单位2家。反应类别:氰化。

BIOS 783,1.  2-Hydroxy-2-methylpropanenitrile.  英国人译自德文,无资料来源。本人未收藏,不能抄录英文。

张澍声 《精细化工中间体及产品生产工艺》。沈阳院 出版。 2006年。P. 60-61.  2-甲基-2-羟基苯丙腈。译自BIOS 783,1。

反应式:本人有加注,暂未找到德文原件。

2-甲基-2-羟基苯丙腈又名丙酮氰醇,是由氰化钠和丙酮反应制得。其氢氰酸发生是将硫酸作用于氰化钠的水溶液,分水器连接于搅拌反应器的气相部分,反应器内有250 L 丙酮和300 – 400 g 氢氧化钠,在这里氢氰酸被吸收,反应混合物搅拌并冷却,保持在50 – 55℃。在反应末期有微过量的丙酮,每批反应约进行2.5小时。 

氢氧化钠用微过量的硫酸中和,在2 m 精馏塔中蒸馏出水,过量丙酮和氢氰酸。产品含有少量硫酸钠,纯度97-98%。

每生产1吨2-甲基-2羟基苯丙腈消耗:氰化钠(>93%)557 kg.;丙酮(98%)650 kg.;硫酸(93%)704 kg。


上海《塑料工艺汇编》。内部资料。1967年。P. 36-37.  2-甲基-2-羟基丙腈。 

【氰化】将固体氰化钠翻入溶解槽内,以循环水泵循环溶解至25% 水溶液,以液泵输至高位槽。另外,高位槽中的水及98% 的硫酸分别通过转子流量计连续进入配酸器配成28±2% 的稀硫酸进入氰化氢发生塔,同时氰化钠溶液高位槽中料液也通过转子流量计加入发生塔,此进料口低0.5公尺。在发生塔釜内通直接蒸汽加热,控制104 – 106℃,蒸出气体经发生塔顶之回流冷凝器控制26 – 28℃,分离去水分后的氢氰酸气体经列管与蛇管冷凝器至液相,向氰化反应釜投料。

在850升带锚式搅拌,转速300转/分的氰化反应釜内投入450 公斤丙酮(含量>98% 水分极少)并加入30% 氢氧化钠溶液2,800 毫升搅拌均匀,开始投入液态氢氰酸,按丙酮比液态氢氰酸 = 0.99 : 1克分子,速度约2.5小时,投料结束将连续投氢氰酸考克转换至另一氰化反应釜内进行下一釜反应。在投料中保持釜内40±1℃反应温度。

投料完毕取样测定含氰总量,再补加丙酮(控制总量为98±0.5%,如总量多1%,则需补加丙酮7公斤),进入夹套冰冻盐水深冷,并补加30%氢氧化钠1,400毫升,深冷1.5小时至 -20 - -22℃后,在反应釜内加入适量硫酸搅拌均匀,使料液呈pH = 2 – 3即为中间产物丙酮氰醇。成分94%盐水为合格。收率:98%(以氰化钠为基准)。

(抄注:可能是资料中没有标明物料名称,当然没有化合物CAS号,所以未见有人引用,也没有人抄录在出版物上!)。



(日)《有机化合物辞典》有机合成化学协会 编。 1985年。P. 750.  α-ヒドロキシイソブチロニトリル.

CAS [75-86-5]. 化审2-1539. 【物性】Mp -19℃. Bp 81℃. 水,n(25/D) 1.3990. エタノ-ル,エ-テルに易溶。

【制法】シアン化カリウムまたはシアン化ナトリウムとアセトンの水溶液に硫酸を加える。[R. F. B. Cox et al., Org. Syn., Coll. Vol., 2, 7 (1943)]

【用途】メタクリル酸メチルの合成原料,ケトン,アルデヒドのシアノヒドリン化试药。【注意】分解しやすく,シアン化水素を发生する。

【抄注】Org. Syn., 是有机合成手册,国内有收藏。这是“2-甲基-2-羟基丙腈”的实验室合成方法。



徐克勋 主编 《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便览》。辽宁省石油化工技术情报总站 出版。 1988年。P. 280. 2-甲基-2-羟基丙腈。

【性质】略。【制法】由氰化钾(或氰化钠)与丙酮在硫酸和水中,于20℃反应而得。反应式:略。无具体合成方法!

【抄录有感】编者就在“沈阳院”情报室工作。单位有:日文《有机化合物辞典》,也有《Org. Syn., Coll. Vol. 2.》,同时有“内部资料”。

本人再次认为:收集,整理资料是要付出努力的,也是不讨好的,而且有一些人认为是不符合当今“创新”工作的要求!当然,本人不认为如此,所以仍在继续在努力,对本人来说,也无所谓双休日,因为以后的“休息日”是无限的(这不是首次这样表态)!只希望读者能理解,一些有资料的单位能给与资料的支持!



侯乐山 主编 《中国精细化工产品集 – 原料及中间体10396种》。2006年。 P. 171.  丙酮氰醇。摘录如下。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 出版。《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翻印》。

【实验室合成方法】在5 L三口烧瓶中,加入由500 g(9.7 mol)粉状的氰化钠和1.2 L 水配成的溶液及900 ml (713 g, 12.3 mol) 丙酮。把烧瓶置于冰浴中激烈搅拌。当温度降到15℃时慢慢加入2.1 L(8.5 mol)40% 硫酸,在3 h内加完并保持10-20℃。加完后继续搅拌15 min。静置让盐沉淀下来。将生成物的丙酮氰醇用倾析法倒出,使其与水层分离,滤出水层的硫酸氰钠,并用丙酮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液,并用乙醚提取。将提取液与原先分出的丙酮氰醇合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水浴上蒸去乙醚和丙酮。残余物减压蒸馏,在2.0-2.67 kPa下,收集78-82℃馏份。得产品640 – 650 g,产率77 – 78%。 (抄注:无资料来源)。  【生产厂】11家。



张大国 编《精细有机单元反应合成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2014年。P. 416. # 092202. 2-甲基-2-羟基丙腈。抄录如下。

(α-羟基异丁腈,丙酮氰醇)。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分子式】C4H7NO   【分子量】85.11

【性质】无色液体。熔点 -19℃。沸点95℃。相对密度1.932(19℃/4℃)。折射率1.3992。溶于水,醇和醚,不溶于石油醚及二硫化碳。因能分解为氢氰酸和丙酮,故不宜蒸馏。毒性大!

【用途】有机玻璃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中间体),也用于制备偶氮二异丁腈,还可用作农药及其他有机合成的中间体。

【制法】将氰化钠500 g,水1200 ml 加入反应瓶,搅拌溶解,加入丙酮900 ml (713 g),在冰浴冷却下搅拌当温度降到15℃时,慢慢加入40% 硫酸2100 ml,于10-20℃在3 h内加完,继续搅拌15 min。静置让盐沉淀下来,将生成的丙酮氰醇倾泻法倒入罐中,使其与水层分离。滤出水层的硫酸氢钠用丙酮洗涤。合并滤液,洗液,并用乙醚提取,将提取液与原先分出的丙酮氰醇合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水浴上蒸去乙醚和丙酮,残余物减压蒸馏,收集78 – 82℃(2 kPa)馏份640 – 650 g,收率77% - 78%。

【抄注】无资料来源,都说“版权所有”,不知道是谁抄谁的?2006年出版,到2014年,基本仍然相同,为什么?



陈忠源 2020年3月25日星期三。



文章作者:陈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