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CAS号 [141-82-2] 生产工艺。 丙二酸 |
CAS号 [141-82-2] 生产工艺。 丙二酸
CAS名:Propanedioic acid. 历史参考文献:Beil. 2, 566; E1, 244; E2, 516; E3, 1597; E4,
1874.
用途:香料,医药,粘合剂,铝表面处理剂等。
LookChem网登录生产与经营单位202家。 反应类别:见反应式。
Kirk – 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 nd Ed, Vol 2, p.
301. Disodium Malonate. 译自德文,无资料来源。
张澍声 《精细化工中间体及产品生产工艺》。沈阳院 出版(非正式出版物)。2006年。P. 97. 译自Kirk – Othmer。
反应式:本人有加注,暂未找到德文原件。抄注:反应式中[141-82-2]为酸式,其钠盐的CAS号 = [141-95-7]。
在一大木桶中将20 kg 一氯醋酸与4 L冷水搅拌,再用25% 碳酸钠溶液中和至对石蕊试纸呈弱碱性反应,温度不超过10℃,并应避免碱过量。一氯醋酸钠的溶液缓缓预热到70 – 75℃,搅拌加入12 kg 97% 氰化钠在25 L水的溶液,温度立即升至90℃,反应混合物用蒸汽加热在90 – 95℃保温5 – 10分钟。如果温度不小心保持,可导致激烈反应,得到很差的收率。反应要有很好的通风排气,因为在反应中逸出氢氰酸。为了水解将氰基乙酸钠的溶液压入一大容量的铁锅中,与约32 kg 50% 氢氧化钠溶液煮沸2 – 3小时,直至氨的逸出停止。然后将稠厚的液体用滚筒干燥机干燥。干燥后的“丙二酸盐”是丙二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用小刀刮下,并经过螺旋输送机以粉状装入木桶或金属桶中,得到丙二酸盐,其中约70%丙二酸钠和25% 氢氧化钠及过量的碳酸钠,还含有5% 水。收率90%。【抄注】[372-09-8]已在2019年4月19日上网,这里的产品是钠盐 = [141-95-7]。
(日)《有机化合物辞典》有机合成化学协会 编。1985年。P. 984. マロン酸(Malonic acid; Propanedioic acid)。摘录如下。
【制法】クロロ酢酸とシアン化ナトリウムを缩合させて得られるシアノ酢酸ナトリウムを加水分解する [N. Weiner, Org. Syn., Coll. Vol., 2, 376(1943)]。 【抄注】Organ. Syn., Coll. 国内有收藏。日本有PB报告,有早期德国生产工艺,为什么没有提出,我不知道!
徐克勋 主编《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便览》。辽宁省石油化工技术情报总站 出版。 1988年。P. 167.
丙二酸。无资料来源。
【制法】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水解而得:将丙二酸二乙酯在90-95℃通入经处理的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管中,流出的反应物应清亮无丙二酸二乙酯,然后脱色过滤,在30-35℃减压蒸馏至析出结晶,过滤的粗品;经水溶解,脱色过滤,于80-85℃减压浓缩而得成品。
章思规 主编《精细有机化学品技术手册》。科学出版社 出版。 1991年。# 23300. 丙二酸。本人未收藏(应该是内部资料)。
侯乐山 主编《中国精细化工产品集 – 原料及中间体10396种》。2006年。P. 161和p.162. 丙二酸。无资料来源。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 出版。《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翻印》。
【生产方法】p. 161。氯乙酸在30℃用碳酸钠中和生成氯乙酸钠,在92-95℃用氰化钠氰化,再用碱水解生成丙二酸钠。(抄注:[141-95-7])。
p. 162。丙二酸二钠盐:将氯乙酸溶解于水中,在15℃以下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至pH 7.0,然后于45℃加入氰化钠溶液,于105-110℃反应30 min,加入45-55% 氢氧化钠,在100-105℃反应1.5 h,溶液浓缩干燥的丙二酸钠。(抄注:[141-95-7])。
【生产厂】27家。【抄注】为什么有两种写法?也不知道其资料来源!作为《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为什么不知道 Kirk – Othmer 手册!
张大国 编《精细有机单元反应合成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2014年。P. 412. # 091006. 丙二酸。摘录如下。
【配料比】氯乙酸 :碳酸钠 :氰化钠 :氢氧化钠 = 1 : 0.529 : 1.017 : 1.247。
将氯乙酸溶解于水,在15℃以下,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至pH = 7,然后于45℃加入氰化钠溶液,于105-110℃反应30 min。加入45-55% 氢氧化钠溶液,在100-105℃反应1.5 h。用冰浴冷却,过滤除盐,滤液浓缩,在空气中干燥得丙二酸。收率75 – 80%。
【抄录有感】《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与侯乐山 主编资料相同这么说?产品应该是丙二酸钠,说成丙二酸,对吗?
【再致“化学工业出版社”】资料的“正确性”对读者的学习和生产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安全”等。大家都知道,作为国内《权威》的“化学工业出版社”,为什么会在出版物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手册中,又有那么多“差错”以及“早期内部资料”的再抄录,是合理的吗?可能是有点多余!算是“老不死”吧!因为以前提出过,至今没有答理!!。
陈忠源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文章作者:陈忠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