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闲”纳“事”
通过过去一年,“陈忠源化学文库”网站上的工艺增加到了580篇,浏览的人此也到3万7千+,网站受关注的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本人将毕生积累的化工资料无偿共享给社会,但继承和发展一直是我担心的问题。希望有志愿人士看到后可以联系加入网站的维护和发展,释放社会价值的正能量是每代有识之士必当高举之旗帜。把共享知识,分享价值的正能量传递下去。
针对人群:
退休,赋闲,意欲充实日常生活,发挥专业余热,愿向社会分享化工信息。
有一定的英语,德语,俄语,日语化工专业名词书面翻译能力,亦可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何乐之不为?活到老,学到老。
本人联系方式:
手机:189 1413 7823
Skype:mh-tech1
邮箱:tech-1@mhchem.com
笑对人生:
(一)
整理到[858-38-6]这一资料。发现国内的研究路线和具体合成工艺也正好是如此相同,是巧合还是别的原因?上网已2年有余,这样的问题已不是第一次,这么说,有点为难!现在只好作如下分析:
1. BIOS已经过时,不值得学校收藏。 2. 张澍声的书是非正式出版物,高校是不可以收藏。 3. CA 为什么不摘录,不知道。
4. 国内出版的技术手册未发现有[858-38-6]的介绍。没有资料可以检束。有点重复应该是是难免的。
现在讲“智能”,希望有一天,用智能机器人可以查阅到要研究的课题是否有人做过。今天上网为什么找不到,因为没有人归纳,我想没有人收集基础资料,归纳入档,最智能化也应该没有用吧!
本人认定上网会有用,所以仍会继续工作下去。单干就单干,尽力了。
If you are
interested to know more information(上面这样老的生产工艺),
you can contact to me in any time。本人全年无休!
(二)
如果早先是学医,那今天一定是另一种状态,可惜学的是“染料专业”,今天上网面对化学工作者,免费阅读,也得靠读者的点击,否则一定是“关门大吉”!社会在进步,需要变革。需要适应。
如何面对老龄化,有人对1420百岁老人大调査,看了很有启发,其中有“笑疗”。对本人来说应该是“网疗”吧。有人是周游世界,本人已不可能,只能是阅览各国的化学品生产工艺历史文献,好在以前有点抄录和收藏,上网已有二年了,谢谢读者的点读。
一位哪个志愿者组织可以接纳的老人志愿者? 一位“网疗”申请者。
(三)
我们中文“化工”是千变万化的工业,“化学”是千变万化的学问。“创新”是用刀,对化工产品进行斤斤计较的改革。所以我的恭喜是希望读者多发现网上的问题,最好是大家能有收获,同时多提问题,以便改进工作,更好为读者服务。当然我要说的是,上网的内容是过去的资料,没有新东西,而且只是抄录。再说,国内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过去都是通过CA才知道。今天已不可能了,看CA要化钱,而且不是一点点。好在,我还能上网是因为CA有那么多未摘录的老资料。有用吗?这是最大的问题。
一位还是可以做点小事的Single old man 。祝大家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