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CAS号 [80-05-7] 生产工艺 双酚A |
CAS号 [80-05-7] 生产工艺 双酚A
CAS名: Propane, 2,2-bis(4-hydroxyphenyl)-, 参考文献: Beil. 6, 1011. E3, 5457.
用途: 塑料抗氧剂,稳定剂;环氧树脂,聚碳酸酯,聚砜中间体;染料C.I. 酸性黄79,C.I. 酸性橙94。
生产工艺文献:
PB 70058, 8858-8860. Nr.
3918 Diphenolaceton. 1945年德国生产工艺。未抄录。
反应式:
本人有加注。本胶卷除中科院外,上海染料研究所有收藏。(共3页)
上海塑料工艺汇编。二酚基丙烷(双酚A)p.
270. 抄录如下。
操作方法:(1)缩合反应:收率78.3%,以苯酚计。
将苯酚300公斤,甲苯585公斤和硫酸(79%)420公斤依次投入反应锅。冷却到280C以下,加入1.62公斤54%巯基乙酸,然后在1 – 2小时内在360C以下自高位槽滴入丙酮93公斤,温度保持在36 – 400C, 并维持3小时,然后水洗3次,每次用水840,630,和630公斤,温度850C,820C, 820C 静止10分钟左右,放去废酸或废水,然后冷却到250C以下,在离心机中将甲苯甩干,再水洗到中性,甩干。即为粗制双酚A。
(2)精制:收率65%,以粗双酚A计。
将清水110公斤,粗制双酚A 110公斤和二甲苯660公斤依次投入精制锅内,逐步加热到回流,在92-950C 回流15分钟,停止搅拌,放去下层水层,冷却到400C 以下,在离心机中甩去二甲苯,然后在烘箱内烘干,测试合格包装。
总收率:50.9%,以苯酚计。 产品规格: 熔点:(0C) 156 ± 1. 铁含量:(ppm) ≤ 8.
湿含量:(%) ≤ 0.1. 游离酚:(%) ≤ 0.4. 色相:200号以下。
化工产品手册(第五版) 橡塑助剂 张林栋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8年 p. 471-3. 摘录如下。
【制法】 将熔融的苯酚30份投入反应釜,再加入58.5份甲苯及79%的硫酸42份,在搅拌下将物料冷却至280C以下,加入助催化剂54%的巯基乙酸0.6份。然后一边搅拌一边滴加丙酮9.3份,滴加期间,釜内控制物料温度32-350C, 不得超过400C. 同时开启回流冷凝器的上水。约在2 h 内加完配比量的丙酮。加完后保持温度36 – 400C 搅拌反应3 h 以上。产物用热水洗涤3次,第1次用水量84份,第2, 3次用水量均为63份 (每份质量同原料配比)。第一次水洗控温850C. 第2, 3次水洗控温820C. 每次水洗在搅拌下维持半小时左右。经过3次水洗后,进行冷却,结晶。当冷却到250C 以下后,进行吸滤。滤液经蒸馏回收甲苯。滤饼用水洗涤,再吸滤至干,得粗双酚A.
将粗双酚A按粗双酚A:水:二甲苯 =
1:1:6 (质量比)的配料投入溶解槽,加热升温,搅拌,静置分层。放出水层后。油层冷却,结晶。冷至350C 以下,离心脱去二甲苯(回收)。将结晶烘干后,即得精制双酚A. 注:未注明文献来源!
无锡树脂厂 环氧树脂生产与应用 二酚基丙烷(双酚A) P. 14-30. 内容摘录如下。
(一) 硫酸法。 P. 14-19. (二) 盐酸法。 P.19-21. (三) 氯化氢气体法。 P.21-24. (四) 三氟化硼法。P.24-25.
(五)四氯化硅甲苯法。 P. 25-30. 具体内容,略!全文无参考资料。也未见有早期德国生产工艺一说。
加注:
本人抄录目的如下。
1. 为什么高价进口的资料无人利用?至少可以作为历史资料评述一下吧。我们的工艺先进在哪里?
2. 为什么公开出版物中,引用了早已公开的内部资料出版物,要改头换面写一遍,而不指出其原件?
3. 为什么公开出版物,会有那么多问题。上面提到的橡塑助剂中就有不少差错? 以上供参考。
陈忠源 2016年10月31日 于 无锡 明辉国际。
文章作者:陈忠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