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CAS 号 [6860-97-5] 生产工艺 N-(4-甲苯基磺酰基)-H-酸 |
CAS 号 [6860-97-5] 生产工艺 N-(4-甲苯基磺酰基)-H-酸
CAS名: 2,7-Naphthalenedisulfonic acid, 4-hydroxy1-5-[[(4-methylphenyl)sulfonyl]amino]-, 历史参考文献: US 640989.
发明者: M. Boeniger 1899年。反应类别; H-酸,氨基磺酰氯化。
用途: 酸性红76, 106, 155, 172, 249, 264, 265。 酸性紫5, 54。 酸性蓝21。
生产工艺参考文献: 主要是国内研究报告和专利,为说明问题今天采用倒叙法。
特种文献:PB 报告。 按特种文献,应有PB 号,由于本人收录胶卷不多,暂未找到相应的PB号。
反应式: 本人有加注,BIOS 1548. 56, 60(=胶卷PB 85593)是英国人摘译自德文,只是应用,无中间体生产例。
注:C17H15NO9S3.
X Na =517.50 CAS号[94232-32-3]
顾高炜 邬伟国 陈宝兴 梁晓锋(浙江闰土)。H-酸酰化合成C.I.酸性红249的研究。[J]染料与染色, 2017, 3, 7-9. 摘录如下。
实验步骤: 缩合步; 称取50 g H 酸和适量底水,在四口烧瓶中搅拌并升温至500C,再用30%液碱调至所需pH值,一次投入45 g对甲苯磺酰氯,用12.5%纯碱液控制pH在一定范围,待体系稳定后再保温3 h, 取样,液相色谱检测。
水解步: 用30%液碱将pH调至9.5,再投入固体纯碱20 g,pH升至10.8以上,升温至1000C保温7 h,取样,液相色谱检测。
结论:
(1)H酸和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制备N-对甲苯磺酰基H酸过程中要严格控制pH不超过4.0,否则会生成副产物O-对甲苯磺酰基H酸,但是过低的pH会减缓反应速率,不利工业化生产,因此反应理想pH应控制在3.0-4.0.
(2)副产物O-对甲苯磺酰基H酸易水解生成H酸,双缩物水解后生成N-对甲苯磺酰基H酸。(抄注:历史文献已说明,这就是1926年利用它生产了C.I.直接红79. 副产物CAS号,酸式[6837-93-0]). 参考文献: 3篇。
毛法明 唐沛兰。(金华双宏)弱酸性艳红10
B的合成研究 [J]染料与染色, 2011, 3, 3-4 (13) 抄录如下。
N-对甲苯磺酰H酸制备,引用文献。[J] 纺织学报,2005, 26 93):79-81. (抄注:无具体方法)
中国专利摘要。专利公开号 CN 1178813. 一种新型无致癌性的单偶氮酸性红染料及其合成方法。这里不再抄录。
请看原刊物,染料工业, 2002, 1, 45. 其中CAS号[6860-97-5]见(4).下面是本人按CA,通过上网抄录的。
糜淑珍 成志良 逺红娟 黄 健(南通职大化工系)。N-对甲苯磺酰-H-酸合成研究 [J] 南通职大学报,2001, 1, 5-9(24) 摘抄。
1. 前言: N-对甲苯磺酰H酸 …….。本课题研究未见他人报导。 以下是摘抄,部分不分项。
2. N-对甲苯磺酰H酸合成条件研究:
2.3 实验步骤: 2.3. 1 溶解: 称取定量H酸,于搅拌下加入适量水,加入适量30% NaOH溶液使全溶,pH值6.5-7,备用。
2.3.2 酰化: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定量H酸备用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固体醋酸钠,加热至溶。维持反应温度并滴加对甲苯磺酰氯,滴加完毕保温即成。取样分析酰化率。
2.3.3 后处理: 将10%碳酸钠溶液慢慢滴加到酰化物中,至pH值为7,再加入过量碳酸钠,升温于80-1000C之间回流。
2.4 酰化率测试方法: 略。2.5 结果与讨论: 略。
3. 酰化,水解的程度对染料色光及染料得率的影响: 略。4. 结论: 略。参考文献: 3 篇。
刘 杰 李树仁 (丹东轻化所)。弱酸艳红B 合成工艺的改进。[J]染料工业,1997, 5, 24-26. 抄录如下。
H酸酰化反应: 在2000 ml反应瓶中,加入100 g 84%的H酸,160 g水,Na2CO3 15.4 g,搅拌下升温至500C使之全溶,测A值,为28-30%,(以H酸溶液的体积百分比计算,以下B值同),再加入醋酸钠14 g,对甲苯磺酰氯35 g,在55-600C保温反应两小时,然后再升温至600C,加入14 g醋酸钠;对甲苯磺酰氯35 g,在60-700C下反应两小时,测B值≤0.35,否则补加1 g对甲苯磺酰氯反应1小时,反应完毕加入60 g碳酸钠:水200 g,回流反应3小时,然后降温供偶合用。
田 禾 陈恩治 陈孔常。一种新型無致癌性的单偶氮酸性红色染料及其合成方法。中国专利1178813. 1998,04,15. 摘录如下。
N-对甲苯磺酰H酸采用染料工业,1987, 4, 28.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对反应条件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其反应时当对甲苯磺酰氯与H酸的摩尔比为2.1 / 1时,就能满足酰化值大于99%的要求,提高了反应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反应过程如下:将水,H酸,对甲苯磺酰氯置于搅拌反应釜中,水/H酸= 10 ml/ 0.01 mol,对甲苯磺酰氯/H酸/2.1/ 1(摩尔比),用10%的NaAC溶液控制pH值为4-5,在600C下反应2小时,即得N-对甲苯磺酰H酸。
由于酰化物中含有因脂化反应所生成的副产物,将会影响目标产物的质量,可以通过水解的方法加以处理,可以在酰化反应液中加入固体碳酸钠,调节其pH=8左右,回流反应2小时即可。(抄注:CA
132;109357 –目的染料[255882-54-3]).
全文摘录,请见染料工业,2002, 1, 45.
姚庆苏 凌晓东。(丹东轻化工研究所)。弱酸艳红10B 合成工艺研究。[J] 染料工业,1987, 4, 28-31.摘录如下。
H 酸的酰化反应: 合成弱酸艳红10B的H酸酰化反应,是用对甲苯磺酰氯做酰化剂,在水介质中进行反应的。反应中放出的氯化氢能与游离氨基成盐,从而降低了酰化速度。因此,需用缚酸剂(如Na2CO3, NaHCO3,
CaCO3, NaAc等)中和生成的氯化氢,以提高酰化反应速度。但另一方面,对甲苯磺酰氯是一种活泼性较高的酰化剂,在进行酰化反应时,常常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解副反应发生。如果缚酸计使用不当,反应介质的pH值过高,则对甲苯磺酰氯的水解速度也会加快。因此,严格控制反应介质的pH值,是保证H酸酰化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此酰化反应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反应,那就是对甲苯磺酰氯与H酸分子中的羟基发生苯酚脂化反应(抄注: 生成[6837-93-0])。不过,整个反应过程中,酰化反应的速度要大于脂化反应的速度。脂化了的羟基,在酰化之后,通过碱性水解又可以变成羟基,以下,略!
操作方法: 酰化: 将H酸(40.8%, 12.8 kg)和碳酸钠(80.65%。 1.2 kg)溶于7.5公斤水中,取样分析A值(用重氮化法分析)。要求A值在28-32%之间。将此溶液加入100升酰化釜中,升温到500C,再将碳酸钠(98.5%, 2.2 kg)和对甲苯磺酰氯(87.8%, 8 kg)分批加入酰化釜中。温度控制在50-700C之间,反应4小时。pH值要求控制在6-7之间。取样分析B值(分析方法同上),要求B/A值小于0.5%。否则,补加少量碳酸钠及对甲苯磺酰氯继续反应,直到B值合格为止。
B值合格后,再加17公斤水和碳酸钠(80.65%, 5.1 kg),回流反应2小时。趁热滤去不溶物,并用35公斤热水洗涤滤渣。滤液洗液全部进入500升偶合釜中。(抄注:染料合成,略!)
丹东市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所。普拉艳红3B 染料小试报告。[J]染料工业, 1974, 4, 57. 请见原刊物。
M. Boeniger N-对甲苯磺酰H酸的合成。US 640989 = DE 120081. 1900年专利。请读者上网可以看到,这里不再抄录。
抄注:
本产品应该是特例:从1900年发表专利到今天是有一百多年了吧,我们还在发表研究论文。说明这一产品有生命力,用它开发新产品,仍可以看到不少专利,主要是日本。华东理工大学也是一例。
我想说的是,历史资料应该看,可惜不少图书馆把它下架了!其次是应该使用美国化学文摘的CAS号。再有,就是要有人编目,今天上网是我努力的目标,希望对读者有用!
最后,还是特种文献,为什么还放在那里?好像读者没有反应,上面应该是一例。
陈忠源 2017年7月10日 于 无锡 明辉国际。
文章作者:陈忠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