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溶剂红179 (C.I. 564150) 合成工艺 CAS号 [6829-22-7]
CAS名: 14H-Benz[4,5]isoquino[2,1-a]perimidin-14-one 历史参考文献 : Beil. 24, 238; E 3/4, 803.
用途: 塑料着色。 日-化审:5-5097。 韩:KE-02678.
反应式: 本人有加注。 历史回顾 : 1,8-二氨基萘与苯酐缩合是采用熔融法(固相法)生产C.I.溶剂橙60(C.I. 564100)。
C.I. 溶剂橙60 = C.I. 分散橙24. CAS号[6925-69-5], 见PB73726,373-375. 其1942年4月1日德文生产工艺原文,已在2016年4月上网。C.I. 溶剂红179 也是老产品,应该有老的生产工艺,因条件所限,暂未找到。就让进口的胶卷放着吧!
国内专利动态:
周善波 丁秋龙 周 俞 刘晓梅 (宁波龙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匹酮型溶剂染料的制备方法(绿色制备方法)。
实施例4(指C.I. 溶剂红179):
在500 ml四口瓶中,通入氮气,加入50% DMF水溶液330 g,搅拌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7 g, 折百的1,8-二氨基萘15.8 g (0.1 mol), 折百的1,8-萘二甲酸酐20.0 g (0.101 mol), 0.8 g PEG-400。升温至回流(约104-110℃)并保温8小时,取样检测终点,终点到达后,降温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0 g 20% DMF 分两次浸洗,抽干,再用25 g 60℃左右热水浸洗抽干,滤液合并待回收。滤饼用60℃左右热水洗涤至不下色,105℃烘干。得红棕色溶剂红179结晶31.3 g (收率97.7%),与标准品相比ΔC 0.10, ΔE 0.36,强度100.3%。
回收DMF:在500 ml配有温度计,填料柱,冷凝器和接收瓶的四口烧瓶中,加入待回收DMF滤液蒸馏,收集98-115℃馏分226 g(DMF水溶液浓度为23.3%),115℃以上馏分130 g(DMF水溶液浓度为81.4%),DMF回收率90.6%。
实施例5 :以“亚硫酸钠0.8 g”代替“亚硫酸氢钠0.7 g”,其余同实施例4。
实施例6 :以“PEG-600”代替“PEG-400”,其余同实施例4.
实施例7 :以“40% DMF水溶液370 g”代替“50%DMF水溶液330 g”,反应时间12小时,其余同实施例4。
学习与思考:
本人不是专家,但看完专利可以说本专利是与国际接轨的,是创新的,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一个专利。首先,摘要。说明问题,其次,背景技术,比较完全。其中提到的专利有: CN 100413928; CN 101565556; US 5530130; US 5830931. 说明了对该产品不同的创新方法,就此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
值得讨论的问题是:由于原版Colour Index 没有提到有老的德国生产工艺,而且本人只是抄录德文原件上网,所以专利中未提到“固相法”生产工艺。其实,国内生产的“C.I. 还原绿8”采用的是固相法,这至少是一个思路!再有其他国家申请的专利,如: JPS 5285218. 用的是烷基磺酸盐。JPS 5321221. 用的是聚乙二醇。DE 19548411. 用的是乙二醇等,未提到。
国外不少大公司,在我们国内申请中国专利,我想我们有实力的公司也应该去申请外国专利。如:DE. GB. JPH. US. WO.等。
最后希望年轻人多学点外文,对公司来说,应该建立自己的产品档案(含公开的和不可公开的,还有各国的发明专利等),我是通过特种文献知道国外是这么做的,我认为这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的动力。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讨论,共同进步!(至少目前活得还可以!读者不用担心!),谢谢各位!
陈忠源 (一位为你免费服务的志愿者!)2018年4月25日。 本文地址:http://www.陈忠源化学文库.cn/Article.asp?ID=1000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