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I.溶剂黄114 ( C.I. Solvent Yellow 114 )
色号CAS / EC号. [75216-45-4] /612-202-2 结构CAS / EC号. [7576-65-0] / 231-474-4.
= C.I.分散黄 54 ( C.I. Disperse Yellow 54 ) 色号CAS / EC号. [12223-85-7] / 602-350-5
结构式:
C.I.结构号: 47020.
化学类别: 喹啉类
分子式 / 量: C18H11NO3 = 289.28
化学文摘: CAS名: 1H-Indene-1,3(2H)-dione, 2-(3-hydroxy-2-quinonyl)-
物性: 外观: 黄色粉末. 熔点: 266 –1680C.
堆积密度: ( ml / g): 9.5 溶解度:( g / 100ml): 甲苯. 0.09
用途: 早期, 它经磺化, 作为酸性染料, 用于羊毛染色.
作为分散染料:分散黄54, 它需经加分散剂加工, 用于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染色.
作为溶剂染料:溶剂黄114, 用于热塑性树脂的着色, 用于塑料, 如, ABS, PC, PMMA 和PS的着色.
合成方法,反应方程式:
C11H9NO3 =203 C8H4O3 =148.12 C18H11NO3 = 289.29
CAS号. [117-57-7] [85-44-9] [7576-65-0]
品种历史与生产工艺:
发明人: Kranzlein, Schlichenmair, and Schornig. 1932年. 见DE. 619521 = US. 2006022.
生产工艺: PB. 73561, 66-8.1938年4月14日. PB. 70058, 9122-3.1940年4月10日.
Ullmann化工大全,4版,9卷,314页。 ”Colour Index” 中未列。
工艺改进. 溶剂法: N-甲基吡咯烷酮 – JP. 48056722. 三氯苯 – JP. 52037006
烷基苯胺 – JP. 52138527. 环丁砜 – JP. 54023634
文献评述: 染料工业, 1982, 4, 14-17; 1984, 4, 19-20.
生产工艺译文: 国内至今未引用。因工艺编写年份不同,所以同一产品有不同PB号。
PB 73561, 66-8 (1938年4月14日 –德文摘译)
150公斤苯二甲酸酐和100公斤邻苯二甲酸(由上批生产回收),搅拌加热到212-2170C熔融,然后在2小时内加入100公斤3-羟基喹哪啶-4-羧酸(HÖ公司产,含量95%),在3/4小时内加热到235-2400C,反应到缩合完毕,放入铝盘内,冷却,打碎,磨细,得300公斤缩合料。
将磨细料加入到2000升70-750C热水中,加入166公斤碳酸钠(料液对酚酞显红色),于750C搅拌3/4小时,趁热过滤,滤饼水洗到无碱性,烘干,磨细,过筛,得染料135公斤,熔点252-2540C。
苯二甲酸钠盐滤液,用约330升盐酸酸化,回收邻苯二甲酸(由粗品中可回收邻苯二甲酸117公斤,熔点195-2000C)
PB 70058, 9122-3 (1940年4月10日 –德文摘译)
90公斤苯二甲酸酐和60公斤邻苯二甲酸(由上批生产回收),搅拌下加热到212-2170C熔融,然后在
2小时内加入60公斤3-羟基喹哪啶-4-羧酸(HÖ公司产,含量95%),反应因放出二氧化碳而起泡!加毕,
在45分钟内加热到235-2400C,并保温反应3小时,缩合完毕,不再放出二氧化碳,趁热将熔融料放入铝盘内,冷却,打碎,磨细,得缩合料180-185公斤。
为了回收反应物中的邻苯二甲酸,将磨细料加到1200升70-750C热水中,加入95-100公斤碳酸钠(料液应对酚酞试纸显红色),加毕,于75-800C搅拌50分钟,趁热过滤,滤液为邻苯二甲酸钠盐溶液,滤饼用温水洗到无碱性,于75-800C搅拌50分钟,趁热过滤,滤液为邻苯二甲酸钠盐溶液,滤饼用温水洗到无碱性,于750C烘干,磨细,过筛,得染料81公斤,熔点252-2540C.
200C的邻苯二甲酸钠盐溶液,用200升盐酸酸化,并用120公斤Toinsalm(译者未知)处理,搅拌2小时后压滤,水洗至中性,烘干,回收邻苯二甲酸,约79公斤,熔点约1950C。
Ullmann化工大全 (未知资料来源)
在200升铁反应锅内,加入75公斤苯二甲酸酐,加入融化,搅拌下于210-2150C,慢慢加入30公斤
3-羟基喹哪啶-4-羧酸,加料时有大量二氧化碳放出,加毕,于2400C在搅拌反应5小时,密闭设备,用加热过的氮气,将物料压入到裝有排风装置的铁盘内,冷却,粉碎成小块。
将小块物料置于蒸馏釜内,在12小时内,于230-2400C / 1.3毫巴,减压蒸出过量苯二甲酸酐,回收量为51公斤,最后在300-3400C / 1.3毫巴,减压升华15小时,得染料36.5公斤。
国内溶剂法资料: (仅供参考!)
在300升油夹套,电加热搪瓷锅内,加入208公斤环丁砜和75公斤苯二甲酸酐,搅拌升温到700C,待苯二甲酸酐溶化后,加入50公斤3-羟基喹哪啶-4-羧酸,加毕,升温至1300C,开始产生泡沫,然后慢慢到
1750C,待不再有泡沫后,再升温到200-+/-50C, 保温反应5小时,降温至700C, 加入100公斤乙醇,在60-700C
搅拌半小时,放料抽滤,滤饼用约200公斤乙醇洗涤,母液和洗液可回收套用,最后用600C热水洗至中性,
即得染料。
编注:
国内溶剂法应是新技术,它相当于JP 54023634,但都离不开原始资料,可惜“染料索引”未引用,也未引起注意,这里我再次呼吁,利用好已有的,高价进口的PB报告。它至少可了解品种历史。
在此,再举一例。C.I. 还原蓝66,CAS号:[32220-82-9]。其中间体,2,4-二氯-6-苯基-1,3,5-三嗪,CAS
号: [1700-02-3],“染料索引”都未公开,其实它的合成,可见PB 73885, 2893 – 2910 (Reel No. N-61)中的资料。因资料太多,本人未抄录。
陈忠源 2016年1月4日 于 无锡。在此向读者问好,并祝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