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号 [32497-38-4] 生产工艺 2,2’-二乙酰氨基-1,1’-联二蒽醌
CAS名: Acetamide, N,N’-(9,9’,10,10’-tetrahydro-9,9’,10,10’-tetraoxo[1,1’-bianthraceno]-2,2’-diyl)bis-,
用途: 还原红1。颜料黄24。LookChem网登录生产与经营单位3家。
合成和生产工艺文献:
反应式: 本人有加注。
.png)
德国专利DE 1944276 =英国专利 GB 1311335 = 美国专利US 3723479.
德国在1969年首先提出这一新工艺,德国专利 DE 2250106 =英国专利 GB 1346126.
上述专利有英文,网上可以看到,所以不再抄录。
任吉元 (沈阳院) 还原黄G染料新工艺的研究 [J] 染料工业, 1984, 3, 13-14 (33) 为论文,无具体工艺, 见原期刊。
参考文献: 14篇,含国外专利。本产品已在太原染料厂生产,未申请专利。
苏联专利 SU
1294803. 1987年3月7日。 参照德国专利。 例1译文如下。
3.6克(0.012摩尔)1-氯-2-乙酰氨基蒽醌,于6.4毫升(0.0157摩尔)二甲基甲酰胺中,吹氮气30分钟,同时加热到65℃,
加入1克(0.0157摩尔)铜粉,在65℃搅拌20分钟,然后降温到45℃,在此温度搅拌1小时40分钟,此时为悬浮液,含固量40%,在70-80℃,真空度0.065-0.072MPa 浓缩。
得5.8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液,用含60毫升10%盐酸的0.6克(0.0049摩尔)氯酸钾,于80℃处理30分钟,过滤,水洗干燥。得3.02克产品。收率95%。以下未例1 – 7,收率均比较低。
刘 飞 郑君良 詹国青 (亚邦染料) 还原黄G中间体合成新工艺 [J] 染料与染色, 2011, 3, 56-57. 摘录如下。
实验室方法: 将64 ml DMI ,40 g(0.133 mol)1-氯-2-乙酰氨基蒽醌混合投入250 ml烧瓶中,开动搅拌,缓慢升温至一定温度,保持半小时;加入催化剂,缓慢升温至目标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取样,色谱分析判断终点。终点要求1-氯-2-乙酰氨基蒽醌<1%,晶型为棒状,即为合格。终点到后降温到20℃,过滤,水洗到中性无色,烘干,称重,计算收率。
参考文献: 2篇。催化剂见表,溶剂DMF是二甲基甲酰胺,但DMI 本人未知。
高鸿宇 王洪卫 等 安徽凯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还原黄G的新方法。 中国专利CN 105602275. 摘录如下。
例1. 合成2-乙酰氨基蒽醌,CAS号[3724-22-4]。 例2-3. 合成1-氯-2-乙酰氨基蒽醌,CAS号[42983-73-3]。 例4. 合成本产品,CAS号[32497-38-4]。具体生产工艺不再抄录,因为网上可以看到。
学习与思考:
以上抄录仅供参考!
陈忠源 2018年6月26日 (一位文献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