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号 [100-10-7] 生产工艺。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CAS名:Benzaldehyde, 4-(N,N-dimethylamino)-
历史参考文献:Beil. 14, 31; E1, 360; E2, 23; E3, 58; E4, 51.
用途:分析试剂。染料中间体:酸性紫49。碱性红49, 52, 53。食品紫2, 2:1。媒介紫1:1, 15。
溶剂橙80。颜料黄18。LookChem网登录生产与经营单位169家。 反应类别:醛基化。
BIOS 1153, 317.(=胶卷PB 85687)。 P-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
(Leverkusen). 英国人译自德文,无资料来源。
反应式:本人有加注,暂未找到德文原件。
Plant: 2,250 l. enameled
agitated pan. Acid-resisting filter.
Process: The pan is charged with 410 kg. of 28% sulphuric acid, 67 kg.
of dimethylaniline (0.55 mol.), 39.4 kg. of 40% formaldehyde (o.51 mol.) and
p-nitrosodimethylaniline hydrochloride equivalent to 23.5 kg. NaNO2 (0.34
mol.).
The mixture is heated to 900 with agitation and maintained at this
temperature for 2 hours. Condensation
and hydrolysis are then complete. The
mixture is cooled and the p-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 filtered from the mother
liquor containing p-aminodimethylaniline sulphate, and washed with water. Yield:
Almost quantitative on formaldehyde.
细田豊 《理论制造染料化学》。 1957年。 P. 468.
p-ジメチルアミノベンズアルデヒド。 译自PB 85687.
2.3 m3ホ- ロ- 引釜で28% 硫酸410 kg,ジメチルアニリン67 kg (0.56モル),ホルムアルデヒド40% 39.4 kg (0.51モル),p-ニトロソジメチルアニリン盐酸盐NaNO2 23.5 kg相当 (0.34モル) を900に2 h後冷してp-ジメチルアミノベンズアルデヒドを滤洗する。母液にはp-アミノジメチルアニリン硫酸盐が溶けている。收率 ほとんど定量的。
张澍声 《精细化工中间体工业生产技术》。 1996年。 P. 147. 译自BIOS 1153, 317. (译文比日本人晚了近40年!)。
在2250 L搪瓷锅中加入410 kg 28% 硫酸,67 kg 二甲基苯胺(0.55 mol),39.4 kg 40% 甲醛(0.51 mol)和相当于23.5 kg NaNO2 的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0.34 mol)。该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到90℃,在此温度保持2小时,缩合和水解完全。混合物冷却,过滤出4-二甲氨基苯甲醛,滤液中含有对二甲基苯胺硫酸盐,并水洗。
以甲醛计,4-二甲氨基苯甲醛收率几乎是定量的。
抄注:今天本人抄录上网,与日本人相比又晚了60年,所以一些读者说《考古》是对的。
侯乐山 主编《中国精细化工产品集 – 原料及中间体10396种》。2006年。 P. 247.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 出版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翻印》。
生产方法:以N,N-二甲基苯胺为原料,可采用两种方法生产。
(1)以乌洛托品反应生成亚甲基-N,N-二甲氨基苄胺,转位生成N,N-二甲基亚苄甲胺,然后水解的产品。 (2)与二甲基甲酰胺在三氯氧磷存在下反应。另外,还有一种实验室制备方法是,以N,N-二甲基苯胺,亚硝酸钠,甲醛为原料制备。
抄注:无具体生产工艺。当然,BIOS已是过时的资料,所以未提及。
国内研究动态:
赵鸿斌 肖 军(湘潭大学) 宋欣荣(湖南纺织专科)。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合成研究。[J] 染料工业, 1994, 6, 28-29.
操作方法:在0.5 L的三口瓶中,装有密封搅拌器,滴液漏斗及回流冷凝管(上端装氯化钙干燥管)。在三口瓶中加入1.5 mol DMF,将整个反应装置置于水浴中,冷却,从滴液漏斗中滴加POCl3 0.41 mol,加完,再滴加0.41 mol的N,N-二甲基苯胺,滴加完毕,有黄绿色产物产生。将反应混合物置于沸水浴中2小时,当加热开始时,黄绿色产物开始溶解。沸水浴后,将混合物冷却,倒入装有150 g 碎冰的烧杯中,滴加适当的5 N 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到pH值为6-7时,即有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生成。静置一定时间,抽滤,干燥得淡黄色或近于无色产品,收率为80-84%,熔点71.5 – 72.5℃,经乙醇 – 水重结晶(1:2.5 V/V),得无色结晶,精制收率为85%,故得精制品收率为72%,其熔点为72.5-73.5℃(文献值为73-74℃)。
结果与讨论:略。 参考文献:7篇。
杨利文 (湘潭大学)。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合成新方法。 [J] 染料工业, 1996, 1, 31-33.
实验部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合成:将26.0 g DMA,68 ml冰醋酸和10 ml水放入500 ml 不锈钢高压釜中,加入35.8 g HMTA(六亚甲基四胺),用氮气将高压釜置换三次,然后充氮气至0.1 MPa,加热至反应温度,开动搅拌器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将反应混合物转至烧杯中,冷却后慢慢加入稀盐酸(4%),即析出沉淀,静置1小时,过滤即得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粗产物。真空干燥后,测得粗产物熔点为67.5-69.5℃,粗产物经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对二甲氨化苯甲醛的含量为94.98%,粗产物采用酸碱沉淀法精制后熔点为72.5-73.5℃,精制回收率为93%,精制品的红外光谱图与标准谱图一致。
结果与讨论:略。 参考文献:3篇。
樊绍文 仇德乐(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所)。 气相色谱法分析N-烷基取代氨基苯甲醛类化合物,[J] 染料工业,2000, 4. 21-23.
分析方法:略。
周尽花 赵鸿斌 周 宁 罗志强(湘潭大学)。 二甲氨基苯甲醛合成工艺改进研究。 [J] 染料工业, 2000, 5, 31-32(9).
操作方法:在250 ml 三口烧瓶中,装有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上端装氯化钙干燥管)及温度计,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在三口烧瓶中加入20.00 ml苯和11.30 ml POCl3,将整个反应装置置于水浴中,冷却,从滴液漏斗中滴加10.26 ml DMF,加完,稍冷,再滴加13.00 ml DMA,加完后,有橙黄色沉淀生成。将反应混合物置于40-50℃的水浴中2小时,然后置于沸水浴中2小时。水浴后,改为蒸馏装置,将溶剂蒸出,收集75-80℃的馏份。稍冷,加水溶解瓶中的剩余物,并将溶液倒入装冰的大烧瓶中,滴加约10%(wt)的NaOH溶液中和,pH值在6.0-6.5之间,静置抽滤,水洗至洗液无色,干燥,得稍带黄色的白色晶体粗品,产率为80%,熔点74.0-74.6℃(文献值73-75℃)。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采用无水甲醇为溶剂和流动相,粗产品纯度为96.5%,粗产品红外光谱与标准图谱一致,
结果与讨论:略。 参考文献:9篇。
陈忠源 2019年4月20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