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颜料红49:1 (C.I.
15630:1) 生产工艺 CAS号:[1103-38-4]
CAS名; 1-Naphthalenesulfonic acid, 2-[(2-hydroxy-1-naphthalenyl)azo]-, barium
salt (2:1)
发明者: P. Julius 1899年。
生产工艺文献: BIOS
1661, 101 (=PB 91693,101). Lithol
Red R; 105, Lithol Red Toner RB;
106, Lithol Red Toner RC; 107, Lithol Red RBKX. 它全是德文的英文摘译文,是二手资料。未抄录。
FIAT 764 – Litholrot R Plv. “Colour
Index” 未注明PB号。
PB 73561, 766-774. Litholrot RBKX. 1944年3月24日。 见译文。
PB 74744. L – M 商品名,品种卡片。 有加工配方。未抄录。
以上是二战后的产物,国内利用不多。
上海染料生产工艺汇编,464-465. (1976). 立索尔大红R。 内部资料,“颜料”p. 263。液碱少30%。
天津染料生产工艺汇编,270-272. (1980). 1301立索尔大红。 内部资料。 请见原件。
项 斌 高建荣 编“颜料”。 Be 002 p. 262-264. C.I. 颜料红49:1 2008年。内部资料,公开化。
中国化工大全,有机颜料。Fn 0015. P. 784. C.I. 颜料红49:1 2012年。内部资料,公开化。
以上二本书【制法】相同,未说明资料来源,实际上抄自“上海染料生产工艺汇编”。
非纺织品的应用:
Kosmetische
Faerbemittel / Colours for Cosmetics. C –
Rot 56. 3pp. 1984年。
Coloring of Foods,
Drugs and Cosmetics. P. 139-141. 1999年。
立索尔红RBKX 生产工艺规程 Lu. 1944年3月24日
产品名称,学名,分子式和分子量: C40H26N4O8S2.Ba
= 891.4.
立索尔红RBKX 是吐氏酸重氮化,与2-萘酚偶合得到的单偶氮染料的钡盐。
化学过程: 略!
反应式:
吐氏酸 → → 2-萘酚 → 单偶氮染料 → C.I. 颜料红49:1 (C.I. 15630:1)
理论投得量与每百公斤投得量: 略!
实际投得量与每百公斤投得量: 略!
生产周期与日生产能力: 略!
设备: 略!
操作步骤: (0.6公斤分子投量)
1. 重氮化:
在重氮锅内,加入700升水和320升110波美盐酸,搅拌下在10-15分钟内,加入13%吐氏酸钠盐溶液
(计100%吐氏酸134公斤),加毕,再搅拌15分钟,加入800公斤冰冷至00C.,在20分钟内于液面下加入130升23%亚硝酸钠溶液(计100%亚硝酸钠42公斤)进行重氮化。取样1. 加毕再搅拌3小时。取样2. 合格后,将重氮盐结晶转移到带搅拌的抽滤槽中,先不用抽真空,任其过夜,第二天开真空抽滤2小时,
至滤饼中不再有母液,关真空,滤饼用1500升冷水打浆,料液进偶合锅用于偶合。
2. 偶合液的配制:
在溶解锅内,加入700升水,39升50%液碱(=60公斤50%液碱),搅拌下加入90公斤2-萘酚溶解。取样3. 合格后,放入已加有水的偶合锅内。
3. 偶合:
偶合锅内先加水1000升,接受溶解好的2-萘酚溶液,然后在有效的搅拌下,于一小时内加入已准备好的重氮液,偶合温度150C.。取样4. 合格后,加入已用冰冷却过的稀硫酸(由3公斤96%硫酸和50升水配成)酸化到正好呈酸性。取样5. 合格后,用25公斤碳酸氢钠中和到中性。pH= 7.2 – 7.5. 取样6.
4. 色淀化:
取样6. 合格后,加入已配好的氯化钡溶液(150公斤氯化钡溶于750升水),搅拌过夜,第二天加热到900C.,保温一小时。取样7. 合格后,加入过滤水充满到20000升,用压滤机过滤,水洗2小时,吹干5小时。滤饼置于包铅铁盘中,于600C.烘箱中烘干,粉碎。
得量: 1000公斤26%滤饼 = 287公斤92%产品 = 312公斤立索尔红RBKX标准品。
按吐氏酸计,收率: 93%
操作要点与不正常原因:
生产控制:
1. 吐氏酸重氮盐过滤的目的,是除去可溶性的2-萘胺重氮液,2-萘胺是吐氏酸中的杂质,这一步很重要,否则由它得到的染料混杂其中,立索尔红RBKX,其耐油性会很差。
2. 偶合完毕,pH=9.5为宜,碱性过强,则RBKX色光发暗,弱碱性中偶合,颜料色光偏蓝,这是根据以往的操作经验,偶合后也可用碳酸气中和,这一方法正在测试中。
3. 所得颜料强度大于标准品时,粉碎时可用钡白调整。
4. 重氮化也可用硫酸代替盐酸(见1943年12月18日说明)
生产控制:
取样1: 加完亚硝酸钠后,料液必须对刚果红显酸性,亚硝酸钠有过量。
取样2: 搅拌3小时后,仍应对刚果红显酸性,亚硝酸钠过量。
取样3: 2-萘酚必须溶解清。
取样4: pH=9.5,料液用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测,必须有过量2-萘酚,而用R-盐测,不再有重氮盐。
取样5: 料液对刚果红正好显酸性。
取样6: 加完碳酸氢钠后,应显弱碱性。pH= 7.2 –
7.5.
取样7: 料液过滤,滤液应能检出氯化钡,滤液pH= 7。
原料,含量,杂质及分析方法:
吐氏酸: 产品号I.G.4956-2. 杂质2-萘胺。 分析方法: I.G. Nr. 143.
2-萘酚: 产品号I.G. 4703-1. 杂质1-萘酚。 分析方法: I.G. Nr. 93.
氯化钡: 结晶体。 产品号 Le. A 1080-3
碳酸氢钠: 以100%计。
成品,含量,杂质及分析方法:
标准的立索尔红RBKX,其中纯颜料含量80%(见附录),其中杂质约5%碳酸钡,10%硫酸钡和微量2-萘酚。颜料与标准品对比测色相,作为橡胶用Vulcanrot
RBKX ,用橡胶作着色比较,同时按806#标准测铜和锰的含量。
专利号: 基础专利。DE 112833. 1899年12月17日 (BASF Dr. Julus)
标准号: Lu 146 – 1936年7月23日
附录: 立索尔红RBKX 纯颜料含量的测定。未抄录。
译注:
以上是1944年的生产工艺译文,虽已过去70年了,但比BIOS的英译文好多了,至少可以了解以前德国是怎么做的。再对比1957年,日本,细田豊“理论制造染料化学”,他是按BIOS,FIAT和PB报告编写的染料书,而他在译文中都写明所引用的资料,而我们所出的书,都未注明资料的出处!!!
陈忠源 2016年3月30日。